山西科技学院在火热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青春筑梦“三下乡”,砥砺奋进正当时。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增强时代责任感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今年暑假,山西科技学院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组建10支队伍,围绕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教育帮扶、专业调研等方面,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50余名学生、17名带队教师分别赴晋城市泽州县、陵川县、沁水县、阳城县、高平市,吕梁市交城县,晋中市等地,在火热实践中转动青春的齿轮。
用青春书写实践故事
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走进晋商故里,点亮繁星满天”社会实践队走进晋商故里晋中市祁县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贾令小学开展了素质拓展、亲情陪伴、心理辅导等关爱活动;走进平遥古城探索晋商文化,走进乔家大家、渠家大院感悟晋商精神,队员们穿越古今了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曲折,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秘色彩和无限魅力;走进谷恋村追溯晋剧之源;走进高氏家族,了解中路梆子一代宗师,深刻认识到老一辈文化创作的艰辛与不易。
能源工程学院“学以致用‘劲’我所能”社会实践队奔赴晋城市高平市,深入当地煤矿、化工企业等开展走访调研,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对各商户“灭火器的摆放位置”“煤气罐的使用方式”“已有设施的设计弊端”等方面进行初步勘察,排查各类隐患,于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拓宽实践路径;与高平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对接,进入煤矿安全监管综合股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股开展调研,深入煤矿企业和化工企业,认真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排查安全隐患、了解安全应急措施、熟悉安全监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抱绿水青山”社会实践队赴晋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学习,并开展了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监测站学习了关于大气、水、土壤监测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操作,跟随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先后前往河南省焦作市九渡村丹河水系、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观摩采集水样的全过程并进行检测实操,真正做到了关心乡村、了解乡村、深入乡村;与晋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人员参观洞头村廉政教育基地、党史馆和村史馆,重温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在帮扶中留下青春印记
光机电工程学院“青春耕耘”社会实践队走进吕梁市交城县覃村的独居老人、困难户家中开展志愿服务,真正把温暖送到他们心里;走进覃村学校进行“光电小车进校园,托起少年科技梦”宣讲活动,让当地的孩子们“零距离”感受电子科技的魅力,让他们在“试一试”“想一想”中体验科学带来的快乐;探访覃村的高世俊,了解“琉璃咯嘣”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进一步感受非遗之美。
经济管理学院“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走进后山村小学,充分挖掘晋城本土红色资源,采取情景式与沉浸式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演绎了 “红色三杰”“长江支队”“陵川号兵”等动人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引导学生们了解各类安全知识,培养自我安全意识,掌握应对意外事件必备的安全技能;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精心开设了书法、绘画、围棋、口才、阅读、手工等多项课程,带领学生们做“青春兴晋”向上操,开展各种球类运动,帮助学生们认识自己、发展兴趣。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北辰初晴”社会实践队走进陵川县杨村明德小学,结合实际,利用专业优势和成员特长,围绕“我心向党”主题开展手工教学;带领孩子们跑步锻炼耐力,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帮助学生们培养专注力;开设雷鸟橡皮筋动力滑翔飞机、陆地滑翔机和太阳能小车的实操课堂,让学生们在充满激情的舞台上演绎梦想,在点亮青春的信念里唱响未来。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山西科技学院团委“同心燃梦 伫立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立足当地村镇、结合特色设计了特产包装、系列书签及专属艺术字图标等;跟随土沃乡下辖的12个村的村干部进行拍摄,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们的基层工作和日常生活,形成12个基层干部宣传视频。
化学工程学院“化梦为翼·工启新程”社会实践队在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城东村、夺火乡琵琶河村开展了社会实践。他们根据当地需求和学院实际巧手绘墙画,扮靓新农村。
设计学院“匠心筑梦”社会实践队深入晋城市阳城县演礼镇新庄村,秉持“手执爱国之笔,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理念,量尺寸、定主题、打线稿、上颜色、抠细节,不惧高温酷暑,团结合作,共完成14幅作品、220余平方米的墙面绘制。此外,实践队还分别赴阳城县演礼镇和阳城县町店镇,挖掘红色故事,唤醒红色记忆,走村入户推广普通话,激发“乡村振兴”文化活力。
文旅康养学院“星火传递”社会实践队赴晋城市皇城相府,对皇城相府陈氏家族的家风文化、汉字文化、相府茶文化等进行了深入学习,并在景区进行了讲解实践,用实际行动带领更多人观赏相府风景、感受相府独有的文化。 据《山西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