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主管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
首页 >> 县区新闻

城区16个历史遗留矿山添新绿

2023年09月19日 16:07:00 来源:太行日报

  本报讯 今年以来,城区自然资源局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积极向省市申请修复资金,全力推动第四批黄河流域重点区域16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落地,为生态建设再增一抹新绿。

  据介绍,这16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14个在西上庄街道办事处,2个在钟家庄街道办事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两个办事处都是城区的工业重镇,煤矿、非煤矿山、冶炼等行业星罗棋布,但粗放的发展模式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生态“伤疤”。进入新世纪以来,原先分布很广的采石场,随着政策性关闭,只留下了裸露的山体,矗立在城市周边,与满目绿色的城市相比,分外显眼。

  项目启动后,城区自然资源局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理念,要求项目设计单位遵循统筹考虑项目区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性、完整性及其内在规律;注重生态修复治理区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在结合现场实际的基础上,对历史遗留矿山进行既统一,又各具特色的设计。为此,该局和设计单位多次到项目点现场办公,逐点拿出具体意见。实施治理中,该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修复高质量实施。整个治理工程十分注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借助适度人工修复措施恢复原有生态平衡,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与生态破坏,秉承“宜农则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水则水、宜建则建”的原则,进行修复治理。

  项目修复治理后,治理点周边的土地将获得综合性改善,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并防止其继续扩大;恢复和重建植被,可有效改善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西上庄和钟家庄街道办事处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采石形成的“秃斑”进行修复,可打造更好的景观效果,恢复生态环境,彰显城市生态、旅游功能,有力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王帅 郭亭亭)

【打印】 [ 责任编辑: 牛坤 ]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晋城市融媒体中心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新闻网、《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新闻网咨询电话:0356-2025100。

我要评论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Copyright 2006 - 2017 jcnew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市凤台西街338号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356-2025100 E-mail:thrbwlb@163.com

晋城市直新闻媒体有奖纠错   平台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晋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晋城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21 晋电子公告备2010018号 (署)网出证(晋)字第006号      晋ICP备 19008049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