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谭天丨正向的力量,正在强大起来
旧金山之行结束,中国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国之交,
亚太之交,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
△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球合作,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的两个演讲中,
△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旧金山莫斯科尼中心举行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面向全世界所说的,
与这种自信对应的是,局势正在起变化。中国之于亚太,亚太之于世界,正处于
习近平主席将亚太地区形容为
从地理角度上来看,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来自亚洲、大洋洲和美洲地区,其21个成员加起来,GDP占全球的62%,贸易总额占全球的48%。
亚太,拿出这样的合作成果,有两股力量。一个是
另一个是
眼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亚太前两大经济体的合作如果更加顺畅,APEC提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才会更进一步,
这么说,是因为相比于全球另外两大经济板块,欧盟和北美,亚太经济一体化发展确实走得慢了一些。
欧盟早已建立了一体化的经济体系,而北美也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有研究指出,如果亚太自由贸易区实现,2025年产生的收入增长可以多达2.4万亿美元。
亚太地区能否实现一体化发展,能否建立亚太自贸区,实现更大活力,
谭主了解到,拜登总统向习近平主席
△拜登从白宫南草坪出发前往旧金山与习近平主席会晤
还有不少人评价,这是一场“中美峰会”。用“中美峰会”来指代APEC,并非在冲淡2023年APEC会议本身。相反,这恰恰是在给APEC注入可能性。正像APEC政策支持小组主任卡洛斯·栗山所说,
美方并非不清楚,什么是历史正确的一边。只不过,在通往合作的路上,美方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主导权。
这也就有了本次APEC会议上的尴尬一幕——在APEC会议举行期间,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政府这两年提出的构想,从去年9月开始正式启动了谈判,目的是为了将中国排除出亚太合作之外。现在,一面邀请中国坐到APEC大家庭的座位上来,一面又去“开小会”,已经很能说明“印太经济框架”的成效几何。
谭主了解到,美国并没有推动达成“贸易支柱”相关的协议。主要原因是,当与会的东南亚国家想谈贸易问题,谈降低关税和减少市场准入门槛时,美国却鼓吹着“人权”等理念,要求设置一些比较苛刻的环境等规则。
大家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国总统拜登以及韩国总统尹锡悦试图在APEC会议期间合影
而“印太经济框架”首脑会议更是闹出了大笑话,会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两场演讲中,针对性提到,
宣言里,谭主注意到这样一句话:
这是美国在本土签下的宣言。这句话和美国对中国的承诺一样,代表着合作的大势。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
对于亚太的定位,习近平主席说,
理解这句话,有两个国家,是很好的观察角色。一个是
现在“印太经济框架”乏善可陈。与之对应的,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国家也
早在APEC会议一周前,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就率领
访华时,阿尔巴尼斯特别致敬了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先生,和他一样将访问北京的首站选在了天坛,听到了历史的回音。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今年访华参观天坛,50年前惠特拉姆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前
50年前,惠特拉姆正是凭借着独立自主的政治远见和政治魄力,
但这样的精神,莫里森政府并没有延续,而是随美起舞,将所谓安全逻辑置入中澳合作当中,结果对澳的经济基础——出口产业几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不能保持战略自主、搞阵营对抗的代价,澳大利亚已经给出了前车之鉴。同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的日本也在调整自己的身位。
最近两个月,日本不断抛出橄榄枝,
10月底,日本新上任的外务大臣上川阳子就明确表示:
本次APEC期间,习近平主席时隔一年后,再次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习近平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在中日领导人的会见中,谭主注意到,双方首先确认的是彼此的
这个细节很能说明日本对于搞地缘博弈的痛感。此前,日本随美起舞搞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限制范围比美国还多,结果把市场拱手让给美国。
“四方安全对话”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印度。尽管这次受邀,但印度领导人并没有赴美,其中的原因,谭主之前分析过,美国今年不仅多次失信于印度,还对印度的内政问题指指点点。也是因此,今年的G20峰会上,作为轮值主席国的印度和美国分道扬镳。
作为“印太战略”重要支撑国家的变化,恰恰说明了地区国家对亚太定位的认识正在更清楚。
正像商务部研究院美大所副所长周密所说,
不止如此,美国一直试图用“印太”这个
根据亚太问题专家杨超的分析,从文化和历史角度来说,“亚”的内涵是,亚洲各国人民在
“印太”的目标,显然有悖于亚太国家的共同认识。在APEC各国成员最新达成的旧金山宣言中,谭主就注意到在评价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工作时,是这样写的:
“共同体”的前提,是“自主自愿、协商一致”,是尊重各成员自主发展权。这样的自主理念,恰恰是跟所谓“印太战略”中的遏制思维最大的不同。
而
△2020年APEC部长级会议通过“布特拉加亚愿景”
其实,早在2012年,美国就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现在,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早已被丢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而今,所谓的“印太战略”恐怕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在APEC会议的两场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连续多次提及了一个数字,
30年后的今天,当APEC会议交由美国主办时,
意识决定行动,变化背后,是中美两国底层逻辑的差异。
这样的认识,在亚太这片区域的发展进程中,显露无遗。
早在2008年,美国宣布介入并随后主导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当时,中国即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了与中国竞争,TPP的成员国在巅峰时也几乎
TPP显然是在阻碍整个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于是APEC成员一起想了个办法,可以通过“东盟+”的方式构建一个主要由西太平洋国家组成的自贸协定,和TPP一起来推动整个亚太的自由贸易。
后来,在中国大力推动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变成了现实。东盟十国,以及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2013年开始了谈判。
中美之间的区别,从这时起更加凸显了。在RCEP中,中国从一开始就宣布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核心地位,
结果是,到今天,RCEP依然是推动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力量,15个参与的亚太国家,覆盖人口约22.7亿,GDP约占全球的33%、出口额占全球的30%,是当前世界上
而美国退出TPP,TPP变成了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参与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仅剩13%。即便如此,中国还是申请加入CPTPP,为的依然是
△2023年首届RCEP经贸博览会举行
正像习近平主席所说,
在这三十年里,越来越站在历史错误一边的国家,恰恰是因为没能做到“谋大势、顾大局”,没能做到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把推动全球合作和全球经济复苏的目光,
△新疆阿拉山口,中欧班列从这里经过
根据《世界开放报告》,
中国用自身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的增长繁荣。就在今年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确表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
在旧金山,中国多次强调了一句话,
中国从来没有超越或取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打算,中国也不赌任何国家输。中国只是想让自己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也深知,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