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主管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
首页 >> 老区新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盂县:红色土地向新而生

2022年06月19日 09:31:00 来源:山西日报

图为盂县新貌。 韩凯摄

  太行夏日,满目葱茏。行驶在盂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上,沿途览尽青山秀水、良田美村。蓝天白云之下,山顶,一组组风电机高速转动,一块块晶黑的光伏电池板拼成矩阵;山间,漫山“映山红”尽情绽放;山脚,高速公路、高铁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穿绿而过,一路畅行……

  盂县,地处山西东大门。抗战时期,八路军和盂县人民曾在这里谱写了英雄的篇章。斗转星移,山乡巨变。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无论百姓生活,还是产业发展,处处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红色土地上培育出新动能、焕发出新气象。

依托新能源

“靠山吃山”有了新内涵

  3月11日,作为全省重点推进项目之一,阳泉市盂县上社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地质勘探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该项目地质勘探工作全面铺开。

  自此,盂县建设“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新能源基地”的目标里,又实现了重要的一环。

  翻阅地方史,采煤曾是盂县的主要经济支柱——煤炭资源丰富,最多时拥有数百个矿。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等多个煤炭周期中,盂县煤炭行业起伏跌宕,过分依赖煤炭的增长模式,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困局怎么破?赋予“靠山吃山”新的内涵是盂县的答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靠山吃山挖煤炭,现在山顶的风、明媚的光、潺潺的水,就是真正的“金山银山”。践行“两山”理念,盂县把握“时”与“势”,以“绿”为要,向“新”出发,“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整体推进。

  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等开发利用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盂县加快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建设了风电、光伏、火力煤层气、水力发电等一大批多领域新能源项目。

  目前,全县有并网发电运营项目19个,总装机容量292.8325万千瓦,总投资约145.2亿元。其中,火力发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煤层气发电、水力发电总装机容量92.8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占全县总装机容量31.64%,此外还有光伏扶贫电站154座,装机规模4670千瓦。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盂县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的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盂县的“绿水青山”也变成了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低碳环保、生态循环的新路子。

  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电力装机容量力争达到600万千瓦,打造全省电力产业基地,“十四五”末,盂县将为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积极助力。

密织交通网络

道路通带动产业兴

  盂县因地形像礼器“盂”而得名,四周多山,最大海拔差近1400米,昔日交通不便。

  梁家寨乡,有“太行山中布达拉宫”之称的古村大汖,因地处深山,山路难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盂县抗日政府秘密设立的卫生所和供给部所在地。

  “以前出村只能步行,每月下山赶集,都得走近2个小时。”说起往事,村民韩双牛的回忆历历在目,“山路难走,特别费草鞋。”

  “后来国内外的游客都来咱这小山村,盘山路上,塞满了车。”2013年,随着纪录片《大汖》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这个藏在深山的小山村声名远播,不少人慕名而来。为把古村保护好、开发好,盂县积极为其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还修了山路,把阳五高速“引”到了山脚下,下高速到古村,现在仅需10分钟。

  高铁设站、多条高速贯通,县内交通网络密布,为盂县打破了地域的“边界”。境内现有三条高速公路120.95公里,高速出入口6个。

  高铁带来新机遇。2009年,国内建成最早的石太高铁在盂县设阳泉北站,盂县多了一张“新名片”:成为当时我省唯一拥有高铁客运站的县;2017年,“盂县号”高铁首发,成为山西首个高铁冠名的县。设计时速达250公里的高速列车,启动强劲动力引擎的同时,结束了外出只能乘坐汽车的历史,盂县迈进了高铁时代。

  1小时55分钟到北京,2小时36分钟到天津,37分钟到石家庄,46分钟可到省会太原……

  天涯化咫尺,高铁列车拉近了盂县与这些城市的距离,形成公交化出行的“省际同城经济圈”。半小时、一小时、二小时经济圈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为人们的生活、就业、服务带来巨大的变化,高铁“同城效应”日益凸显,“双城生活”正逐渐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成功融入晋冀省会城市“半小时经济圈”,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机遇。依托石太高速铁路和三条高速公路过境的交通区位优势,盂县谋划发展了集煤炭、农副产品、矿产品和外来物资储存转运于一体的公铁联运、信息联通、物贸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晋东物流集散中心,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国道136公里、省道107公里、县道333.713公里、乡道357.481公里、村道128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3公里/百平方公里,盂县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的交通体系。

  按照规划,盂县将着力统筹处理好大与小、线与点、城与乡的关系。既要打通“大动脉”,又要促进“小循环”,既要依托交通大项目打通出省主干线,也要认真做好提质乡村公路畅通全域旅游路网微循环。

  重点推进以提高公路等级为重点的路网改造,加快构建“四横四纵一环”路网骨架,通过突出太行一号新走廊建设,加快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等项目,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以道路通畅带动产业兴旺、乡村美丽,拓展道路在乡村振兴中的效应……

传承红色基因

奏响民生和谐曲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号召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并积极支持农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盂县梁家寨一带的群众迫切希望修筑一条大渠,变旱地为水田,但因财力不足,无法开凿。1941年,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到延安途经盂县,亲自拍板,决定以粮代款,由边区政府从边区并不丰盈的税粮收入中拨出1.5万公斤小米,资助扩建“三义渠”。

  在极其艰苦的特殊环境下,长渠竣工,为饱受日军侵害的沿渠贫苦农民改善生活创造了条件。为表达当地群众对彭真和边区政府的感激之情,盂县抗日民主政府批准,把这条渠更名为“彭真渠”。

  在盂县革命老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故事有很多。红军与盂县百姓以真心换真心,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情深似海的革命乐章。

  时光流转,真情不移。党始终植根人民、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近五年来,盂县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占财政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

  “颐养中心办得好,服务热情又周到,每日饭菜不重样,营养经济都办到……”在盂县幸福汇养老服务中心红楼社区的爱老幸福食堂,92岁的老红军张寿长笑着告诉记者。

  盂县“幸福汇养老服务中心”2019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为136名8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用餐服务,同时按照“成本控制、程序透明、管理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托富春园社区、站前社区、桥沟社区、红楼社区、锦隆社区等6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6万多名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为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全县培训1.2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累计超过2.1万人;为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城乡居民参加医保人数实现全覆盖;为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新改扩中小学、幼儿园34所;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建成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63个……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党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用一项项实干惠民之举,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新征程,新要求,新期待。“老区不老,活力无限”,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盂县儿女共同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努力书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盂县新篇。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盂县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逐梦向前的豪气。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历史成为当代盂县人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

  如今的盂县人正踔厉奋发,在高质量发展大路上阔步前行。

  新时代的盂县,在补短板、强工业,加快经济发展中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为“靠山吃山”赋予了新的内涵。车辆在崇山峻岭间风驰电掣,拉近了城与城、县与县、市与市、省与省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的情感。民生改善凝聚发展共识,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三晋东口,太行脚下,老区新路,振兴的脚步正加速。

  白雪峰 刘德君

太行日报微信 晋城新闻app
【打印】 [ 责任编辑: 豆晓军 ]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晋城市融媒体中心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新闻网、《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新闻网咨询电话:0356-2025100。

我要评论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Copyright 2006 - 2017 jcnew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市凤台西街338号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356-2025100 E-mail:thrbwlb@163.com

晋城市直新闻媒体有奖纠错   平台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晋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晋城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21 晋电子公告备2010018号 (署)网出证(晋)字第006号      晋ICP备 19008049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