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主管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
首页 >> 新一轮“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思想解放大讨论

【新起点 新征程】太行深处有人家——对全市康养旅游产业的一些思考

2021年04月17日 10:44:00 来源:太行日报

太行深处有人家

——对全市康养旅游产业的一些思考

  □庞海波

  康养旅游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朝阳产业。晋城的康养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但不能自我陶醉,要跳出晋城看晋城,放眼全国,对标先进找差补短,推动全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康养旅游产业是一片新蓝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表明,我国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全新高度,为国民健康问题提供了统筹解决方案,努力让健康福祉惠及全民。推动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

  山西省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关于康养发展的重要论述,鲜明提出“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在大健康、大康养、大文旅深度融合、竞相发展的格局下,着力打造富有山西特色的康养事业、康养产业。

  晋城以建设“百村百院”工程为契机,着力打响叫亮“太行人家”康养品牌,全力打造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样板。当前,晋城机场加快推进,高铁已经开通,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会址永久落户晋城,发展康养事业条件得天独厚。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医疗、护理、康养、旅游等巨大需求对高质量养老产品供给提出了迫切要求。据有关机构测算,全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今年可望达到10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康养产业发展呈现逐年加快的态势。

  ■发挥优势,丰富业态,走融合发展之路

  要依托独特优势,打好“六张牌”,做好“三个聚焦”,推进“康养旅游+”跨界合作、融合发展,为“宜业宜居宜游、晋善晋美晋城”点睛。

  打好“生态牌”。欣赏一座城市,始于颜值,敬于内涵,合于文化。晋城为太行、太岳和中条诸山环抱,沁河、丹河两大河流绿水环绕,居高而不寒、地高而不旱,是太行山上最绿的城市,是华北地区富水区。要依托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湖泊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生态酒店、特色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体系。

  打好“文化牌”。晋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据统计,全市现有文物总量达6700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这些精神富矿,要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深入研究“活化利用”,开发文化长廊、国学体验、实景剧场、文创中心、党史教育等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神、陶冶情操。

  打好“宜居”牌。此心安处是吾乡。丹河之滨的丹河新城,环境优美,宜居养心。全市第一批“百村百院”工程将以全新姿态迎接宾客。陵川县主打“清凉古陵,康养胜地”品牌,已成为中原城市消夏避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要依托宜居环境,大力发展康养地产、康养社区、养老公寓、康养酒店、康养综合体,实现常住与旅居皆可,生活与发展同行。

  打好“休闲牌”。放缓脚步,享受生活。全市共有A级景区27个,有396公里城市环城生态圈布局的220公里城市绿道。司徒小镇已成为闻名遐迩的“老山西民俗印象基地”。还有能满足不同年龄层的太行明珠游乐城、牛山欢乐谷等。同时,拥有各级各类体育场馆9088个。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拓展训练、有氧运动、太极、徒步、慢跑、自行车、房车旅行等赛事,开发山地、滨河、森林、冰雪等体育运动,提供汽车越野、水上运动、山地运动、滑雪运动等体育运动产品,为游客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独特体验。

  打好“饮食牌”。民以食为天。小杂粮是晋城农业的一大优势,尤其是小米系列,口感香美、健脾养胃,深受市场青睐。药茶产业拥有黄芩、连翘、桑叶、紫苏等初具规模的药茶品种。陵川县的道地药材中“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中药材分布面积达到126万亩。晋城也是面食之乡,拉面、撰面、饸饹、卤面等不一而足,农家宴席更是有周村水席、八八宴、十大碗等美食,让人久久回味。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打造“晋材晋味”美食之乡。同时,支持本土企业开发生态健康食品,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打好“医养”牌。晋城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163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3.7千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8万人。还有养老机构67所,床位7504张。要依托优势医疗资源,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

  聚焦“主题化”。主题就是创新的载体,就是软实力。从点到线到面,都要深挖特质,高位策划。点上有独特性,主题线路上有融通性,整体面上有共性。用好晋城文化,讲好晋城故事。放大闪光点,形成引爆点。

  聚焦“智能化”。以打造中等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为契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康养旅游产业的产品推介、预定服务、目的地咨询、电子门票、旅游导航、VR可视、旅游投诉、信息分享、满意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打造旅游智能服务典范。

  聚焦“个性化”。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康养需求,积极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夜间经济健康发展,努力打造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创造具有晋城特色的康养服务样板。

  ■脚踏实地,躬身入局,从基础性事物抓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开创康养旅游产业新局面。

  把吸引客流作为第一任务,解决客从哪里来。一是用足用好“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这一重要平台,在其他重大系列招商会议上将康养旅游作为重点推介。二是聘请专业广告团队,在央视和地方卫视投放晋城康养旅游广告。三是在各大城市交通要道布局大型广告,在人流密集的广场、车站等发布康养旅游信息。四是建立党政领导拍摄头条、抖音推介康养旅游产业制度。五是举办康养旅游短视频大赛、摄影大赛和有奖征文大赛,邀请全民参与,调动大家积极性。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解决钱从哪里来。一是努力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安排1561亿元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二是引导康养旅游产业与我市的煤炭煤化工、钢铁铸造建材、煤层气、光机电、房地产等产业结合,引导大型企业投入康养、融合发展。三是严格落实《关于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四是支持社会资本采取建立基金、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建设康养设施。五是推广PPP模式,对没有回报率或回报率极低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安排财政投资。

  加快“百村百院”工程,解决客来了怎么办。第一批“百村百院”即将开门迎客,接受市场大考,要树立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广泛吸收客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设施,提升服务。要加强村民素质培训,树立长远经营理念,力戒短视宰客行为。挑选有潜力的村民,经培训就地转化为专业人员。要继续深挖特质,突显特色,追求个性化,坚持一流设计、一流标准,避免同质化竞争、产品雷同。

  广借他山之石,助力思维层次再提升。全国有很多搞的好的城市,已经先行一步了。我们要用好“拿来主义”,因地制宜,加以改良,形成适应晋城水土的好模式。

  引进培养康养人才,助力产业发展增后劲。要引育并重,内外并用,大力引进大型康养运营团队,对康养行业的顶级和高级人才,给予特殊政策,“激活这一池春水”。要发展服务康养旅游产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康养学院,支持有关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加强康养旅游的相关课程设置,加快建立从业资格证认证体系。

  出台康养产业规划,助力顶层设计绘蓝图。抓紧制定晋城康养旅游规划,厘清家底基数和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提出远景目标。坚持富规划、穷建设,在财力不及的情况下要留白给未来。坚持与上位规划对接,将重大项目纳入全省大盘子。要突出“三宜三晋”城市品牌,打造“百村百院”工程、白马寺康养示范园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三山两河”等极具晋城元素和特色的闪光点。

  康养旅游产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晋城的历史由晋城人民书写,晋城的未来由晋城人民创造,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雄厚的康养旅游资源,有敢闯敢拼的晋城人民,晋城的康养旅游产业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为市正源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太行日报微信 晋城新闻网app
【打印】 [ 责任编辑: 闫来俊 ]
太行日报社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太行日报社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新闻网、《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新闻网咨询电话:0356-2213867。

我要评论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Copyright 2006 - 2017 jcnew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市凤台西街338号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356-2025100 E-mail:thrbwlb@163.com

晋城市直新闻媒体有奖纠错   平台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晋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晋城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21 晋电子公告备2010018号 (署)网出证(晋)字第006号      晋ICP备 19008049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