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主管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
首页 >> 乡村行·看振兴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乡村行·看振兴】“红薯小镇”的红火生活

2023年10月28日 17:42:00 来源:太行日报

  □本报记者 杜艾戎

  10月24日,霜降。高平市石末乡北凹村红薯基地,秋黄的田野里,挖薯机顺着地垄挖土甩土隆隆开过,泥土翻滚中,饱满圆大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忙着捡薯、择薯、装箱运输,一派红红火火的丰收景象。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50岁的北凹村村民韩香娥有几十年的种薯经验。她说,霜杀百草,下霜使红薯藤蔓枯萎、淀粉更多转化为糖分,这时候刨挖的红薯更软糯香甜,早收不够甜,会有青气味。

  红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种植广泛。2022年,我市以市甘薯协会为依托,积极探索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着力构建全市甘薯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挂牌成立晋城市甘薯产业研究中心,制定出台一系列标准体系,大力推行会员制试点。当年,全市红薯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产量10万吨以上。

  石末乡北凹村是我市红薯种植首批会员制试点,村里成立了北凹红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按照”五统一“模式发展红薯产业,打造“北凹红”红薯品牌。“五统一”即统一组织方式、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收购。

  “石末乡是纯农业乡镇,周边无工矿企业,海拔高、无霜期长、土壤富硒,红薯种植历史底蕴深厚,产业基础良好。”在高平市石末乡乡长朱琳看来,发展红薯产业,石末有众多比较优势。

  石末乡位于高平市东南部,辖12个行政村,全乡4176户11428口人,总耕地面积32949亩,有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和农耕文化。近年来,该乡立足富硒土壤优势,以“红薯小镇”为目标,以有机红薯试验基地为核心,通过政府引领、科技示范、农户参与,大力发展红薯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事体验+物联技术”等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5000余亩。

  韩香娥告诉记者,今年家里种植了13亩地,一半种谷子、一半种红薯,一亩地收入在4000元左右,除去孩子们在外打工,家庭年收入5万元出头。“村里组建了合作社、引进了龙头公司,一年四季有活儿干,在家门口就可打工挣钱,方便又实惠。”韩香娥一边择红薯一边对记者说,他们都唤红薯为“金疙瘩”。

  北凹村引进的龙头公司,是山西春耕秋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村里流转了将近1000亩土地,推广种植脱毒薯苗”神农一号“和标准化种植技术,采用”课堂讲解+实地操作“模式,从红薯的种植、施肥、控旺、收获等各环节,对薯农进行全过程全流程技术指导。为便于红薯长久入窖储存,扩大红薯储存量,公司还修建占地20亩地的智能红薯窖,共有64个支洞,可存储红薯400万斤左右。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把择拣好的红薯装筐后运输到红薯窖内。红砖砌成的智能红薯窖前,顺着斜坡向下,64个长20米、高3米的支洞,按照专业标准建成,洞内有自然通风孔、风机和喷水装置,可实现温度、湿度的智能化控制。并在洞口标注牌上,清晰标注着红薯入洞的时间、地块、品种及数量,便于食品溯源。

  “地窖有专业的排风设备,完善消毒保鲜措施,实时温度监控。”春耕秋实北凹村负责人张泽介绍说,为了抢赶时间,红薯出地后先是粗略地分拣一下,就是拣通货,把一些破的、小的挑拣出来,随后还会在薯窖里细分精品。

  张泽介绍,北凹村今年试种了“神农一号”和“西瓜红”两个品种,产量和品相都不错。同时为保证红薯品质,他们还将会实时给红薯窖放风、降温和排湿,防止地窖中的红薯无法正常“呼吸”,促进红薯淀粉、水分更多转化为糖分,让顾客获得上乘口感。

  北凹村红薯种植试点是我市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市红薯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在泽州县北义城、高平市石末乡、河西镇等重点红薯种植区域,引进红薯新品种70余种,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1400余亩,基本实现了红薯产业脱毒、育苗、种植、贮藏、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协同配套,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小红薯”变身“大产业”。

  “红薯产业是高平市‘五彩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石末要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叫响‘红薯小镇’。”朱琳信心满怀。石末乡土壤硒含量高于全省全国平均值,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目前,注册的“紫峰红”红薯品牌,已取得“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现在正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将进一步有效提升红薯产业的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打印】 [ 责任编辑: 王震 ]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晋城市融媒体中心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新闻网、《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新闻网咨询电话:0356-2025100。

我要评论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Copyright 2006 - 2017 jcnew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市凤台西街338号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356-2025100 E-mail:thrbwlb@163.com

晋城市直新闻媒体有奖纠错   平台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晋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晋城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21 晋电子公告备2010018号 (署)网出证(晋)字第006号      晋ICP备 19008049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