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主管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
首页 >> 乡村行·看振兴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乡村行·看振兴】田畴沃野战犹酣——沁水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3年11月22日 16:41:00 来源:太行日报

田畴沃野战犹酣

——沁水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图为位于沁水县土沃乡的中电农创现代化香菇大棚。本报记者 袁文忠 摄

  田野里,翠绿的麦苗拔地而出、金丝皇菊向阳而立、暗红的酸枣颗粒饱满;工地上,塔吊耸立、机声隆隆、人来人往……行走在初冬的沁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冬日暖阳的拂照下,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沁水县锚定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目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奋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实效,迈出了坚实步伐。

筑牢保障防线,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

  11月10日,在位于端氏镇北部的秦庄村旁边的山上,山西菁菁实业的酸枣基地里,三三两两的妇女正在压实地膜。“每天公司负责车接车送,中午还管一顿饭,基地就在家门口,种地打工两不误。”秦庄村村民、脱贫户闫引赛乐呵呵地说,平时在基地务工一天能收入100元,忙的时候一天能挣到200元。她才来这里干了不到两个月就已经挣了5000多元。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沁水县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尤其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更是重中之重,“我们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脱贫人口增收30条举措,多措并举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促进创业,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沁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兵亮告诉记者,对于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采用定档补贴标准,每年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县外市内发放100—200元,市外省内发放200—600元,省外务工发放500—1500元,并且实行承诺制和代办制,大大减轻了脱贫群众外出务工交通成本;对于在企业累计工作6个月以上的脱贫劳动力,每个月发200元的稳岗补助,这一项下来,每人又能增加1200元收入。截至目前,共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1302人、63.6万余元,稳岗补贴1166人、139.92万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更要防止因病因灾导致的返贫致贫风险。对此,沁水县大力推进完善防返贫保险机制,积极发挥“1+N”防贫综合保险作用。“1”是指防贫保障保险,“N”是指包括人身意外救助保险、补充医疗救助保险、农业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综合保险。保障对象为全县建档立卡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防贫综合保险采取‘政府全额补贴+保险公司理赔+群众受益’的模式,农民不需要出一分钱。”张兵亮向记者进一步解释,如在监测中发现有保障对象人均收入低于7100元的指导线,防贫保障险就会发挥作用,补足不够的部分;病人在享受完医保、大病保险之外,还可以享受补充医疗救助保险,切实减轻了看病负担。今年以来,“1+N”防贫综合保险累计理赔51件,赔付金额30.93万元,有效筑牢了防返贫防线。

织密监测网络,帮扶脱贫群众更加精准

  “咱村张大姐老公突然去世了,家里还有个孩子在上学,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不在了,咱们得重点关注。”崔晓艳刚从村里走访回来,立即把刚了解到的情况向队员们进行了通报,并通过工作队上报至县里的监测平台。

  崔晓艳是沁水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张村乡张村村工作队队长。2021年5月,崔晓艳一行3人带着使命来到这里驻村。在她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走家入户解难题,一门心思促发展,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燕子工作队”。

  在沁水,像这样的工作队共有36支,122名驻村帮扶干部长期驻守在基层一线。他们坚持走进贫困群众、了解百姓需求,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涌现出一批像“小燕子工作队”一样的优秀典型。

  “驻村工作队就是我们的末梢神经,他们每月走访一次监测户,每季度遍访一次所有农户,时刻关注脱贫户的动态并及时上传到防返贫监测系统,确保及时帮扶、精准帮扶。”沁水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廉江超告诉我们,他们专门引入防返贫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动态监测脱贫户家庭状况、收入支出等情况,一旦发现上传数据有异常,就会启动相关程序,结合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为脱贫户提供保障,防止他们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

  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牢牢扛在肩上,沁水县健全防返贫监测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一月一会,及时处置预警信息、研究帮扶措施;充分发动县乡村三级力量,坚持专项排查和数据监测分析“双管齐下”,集中排查和季度排查“无缝对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对监测户进行全过程跟踪动态帮扶。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全覆盖排查6轮,数据分析30余次,新纳入监测对象116户231人,做到了及时响应、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实施产业振兴,巩固衔接基础更加坚实

  在中国蜂蜜小镇——沁水县龙港镇柿元村,圣康蜂业的数字化智能蜂场内,蜂农扫描二维码就能通过手机看到蜂箱的温度、湿度、重量等数据,既减轻了蜂农劳动强度,又将单箱产蜜量提高到30%以上。

  “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养蜂事业非常重视,对蜂农补贴力度很大,一个蜂箱120元,财政就补贴10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蜂的积极性。”柿元村支书李光军说,借助圣康蜂业这一龙头企业落户的优势,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实现了“双增加”。“现在全村有养蜂专业户30多户、共计有3000余箱,人均收入达18000元,蜜蜂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大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沁水县将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着力发挥产业帮扶的带动作用。该县出台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扶持办法》,配套8000万元资金,明确联农带农机制,从十个方面对重点农业产业进行扶持;坚持“一乡一特”产业布局,大力推进黑山羊、蜂蜜、食用菌、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发展,投入产业资金达到衔接资金总量的65%以上;衔接期以来,共整合衔接资金1.14亿元,实施产业项目77个。今年以来,又大力推动总投资22.65亿元的“太行一号”沿线13个项目建设,有效带动了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土沃乡中电农创的现代化香菇大棚、端氏镇上万亩的酸枣基地、南阳村红色小镇的旅游产业……一个个产业项目的加持,推动沁水县农民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9002元,增速9.5%;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14932元,增速17%,稳定实现“两个高于”目标。沁水县也连续六年荣获巩固衔接省级考核优秀等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张兵亮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扛起巩固衔接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下足“绣花功夫”,把乡村产业做大做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李耘 通讯员:郭娜)

【打印】 [ 责任编辑: 牛坤 ]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晋城市融媒体中心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新闻网、《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新闻网咨询电话:0356-2025100。

我要评论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Copyright 2006 - 2017 jcnew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市凤台西街338号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356-2025100 E-mail:thrbwlb@163.com

晋城市直新闻媒体有奖纠错   平台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晋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晋城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21 晋电子公告备2010018号 (署)网出证(晋)字第006号      晋ICP备 19008049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