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pp客户端
晋城新闻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太行日报官方微信
|
Document
首页 >> 文化 >> 文章详情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雨生百谷,在文物中回望“春天”
2025年04月20日 20:19:13 来源:新华社

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道尽春雨对土地的滋养

万物在温润中奔向盛夏

让我们跟随谷雨节气

走进“春天”的文物故事

谷雨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此时降水激增

冬小麦拔节抽穗

稻田开启浸种育秧

农谚“谷雨种大田”道尽春耕高潮

这幅明代的牧牛图轴

柳枝蘸着新绿

牛铃摇碎露水

青草坡上一人闲坐

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春意

耕牛与农人走过的地方

在犁地的深浅脚印中酝酿着一年的希望

这幅东风里辽墓西壁左侧农耕图

由人物、牛及农具组成

当远山含黛,新燕啄泥

农夫扶犁破开冻土

在看似闲逸的田园图景里

藏着古人“谷雨前播种”的生存智慧

这件粉彩百鹿纹尊端庄敦厚

因器形似牛头

故亦称牛头尊

腹部的百鹿活跃于山林之中

或昂首呦鸣

或俯饮涧水

神态各异、形象生动

这件清代的五彩花卉纹花觚

外壁用五彩花卉纹多层装饰

花枝伸展,鲜艳欲滴

体现出五彩斑斓的春色

“谷雨三朝看牡丹”

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就是谷雨前后

牡丹花

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

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

牡丹花元素在我国古人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繁

五彩瓷器约在明宣德年间出现

于嘉靖、万历时期盛极一时

这件青花五彩瓷器色彩缤纷、纹饰生动

罐身鲜艳的色彩对比尽显牡丹花的雍容华贵

是明清时期瓷器烧制的精品之作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这件白地填黑缠枝牡丹纹八角枕

是金代河津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造型上亦不拘一格

剔地部分填以黑彩

尽显牡丹雍容华贵之美

体现出千年农耕文明的生活美学

当谷雨浸润最后一寸春泥

花觚中的牡丹正在釉色里舒展

百鹿尊上的山岚仍裹着草木清香

千年器物上

烙印着谷雨中的智慧

成为千年农时与春色相融的见证

策划:胡国香

统筹:王文源

记者:樊欣阳

设计:姚锦声(实习)

鸣谢:山西博物院

山西考古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

太原市博物馆

[ 责任编辑:豆晓军 ]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晋城市融媒体中心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新闻网、《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新闻网咨询电话:0356-2025100。

Document
焦点新闻
漫游晋城 畅享五一
激情澎湃,“篮”不住的精彩
新晋网红打卡地!丹河新城五谷山公园
春潮涌动展风采 砥砺奋进正当时——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助力职工成长
点击排行
1
视频画报丨元首外交定向领航新时代中俄关系
2
习近平致电祝贺默茨当选德国联邦总理
3
三个数字前瞻习近平主席俄罗斯之行
4
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中欧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5
习近平主席引用诗词名言寄语中俄关系

Copyright 2006 - 2017 jcnew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市凤台西街338号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356-2025100 E-mail:thrbwlb@163.com

晋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晋城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230004 晋电子公告备2010018号 (署)网出证(晋)字第006号      晋ICP备 19008049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202000012号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