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青)骗子又出“新花招”!近日,市区发生了一起个体经营户微信或支付宝账户被盗刷的电诈警情。经营者明明是打开收款码收钱的,怎么“收款”变“付款”,反而被盗刷了呢?
受害人于先生经营着一家饭店,并在美团、抖音等平台都留有订餐电话。一天,他收到一条微信好友添加申请,对方称需要订餐。双方在一番交流后敲定了菜单与金额,这时,对方爽快地提出要先行支付定金,于先生便把微信收款码发送了过去,对方却说这个收款码在转账时显示异常,问其有没有另外的手机,并让于先生以视频通话形式提供动态收款码。于先生认为提供的是收款码便放松了警惕,通过视频向对方展示了动态收款码。紧接着,他便收到了一条账户变动的提醒,由于正在视频通话中,该条信息于先生并没有细看,以为是到账提醒,但对方却让于先生将收款码返回再继续打开更新后的收款码,如此异常的要求让于先生意识到不对劲,立即停止了操作。经查看,刚刚那条提醒是自己账户被扣款的信息,对方也挂断了视频并将于先生拉黑。
明明展示的是收款码,为何于先生的账户却被对方盗刷了?反诈民警分析,大家在打开微信或支付宝“收款码”的时候首先出来的是“付款码”,需要手动切换到“收款码”,诈骗分子就是利用受害人切换付款码的空隙,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将付款码截图或拍照从而进行盗刷,让受害人返回,再重新进入收款码页面,也是为了达成多次盗刷的目的。
警方提示,切勿随意向陌生人出示收付款码,尤其是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以免被盗刷。同时建议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可适度增加一些手势识别、刷脸等安全验证方式,遇到类似被盗刷情况,请第一时间保存证据并报警。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新闻网发布,版权归晋城市融媒体中心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新闻网、《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新闻网咨询电话:0356-2025100。
Copyright 2006 - 2017 jcnew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市凤台西街338号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356-2025100 E-mail:thrbwlb@163.com
晋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晋城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230004 晋电子公告备2010018号
(署)网出证(晋)字第006号
晋ICP备 19008049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202000012号
![]() |
![]() |
![]() |